一、总则
发布时间:2024.06.17 点击量:4361
1. 2001年,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在原“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于2001年11月通过专家论证,2002年1月经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2003年10月16日通过建设验收正式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实验室中文名称为: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英文名称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实验室主任武维华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匡廷云院士。2006年、2011年和2017年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其中在2011年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2022年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重组成为植物抗逆高效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中文名称为:植物抗逆高效全国重点实验室;英文名称为: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Environmental Resilience。现任实验室主任杨淑华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种康院士。
2. 实验室立足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植物逆境生物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以提升主要农作物抗逆性和资源高效利用为主攻方向,开展植物环境适应性的前沿基础研究,解析植物响应与适应逆境胁迫、资源高效利用的生理生化和分子基础,构建并完善植物抗逆高效的基础理论体系;研究作物抗逆高效优异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和分子调控机制,挖掘具有重大育种价值的优异基因,为抗逆高效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指导。实验室设4个研究方向:(1)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生理生化和分子基础;(2)植物养分高效利用的调控网络;(3)植物适应复杂环境可塑性生长的理论基础;(4)作物抗逆高效性状耦合模型的构建。
3. 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中国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实验室接受国家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有关上级组织的领导、督促和检查。
4. 实验室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的各类科研经费并接受国家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的拨款以及社会各界的赞助。
5. 实验室对国内外开放,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室进行学术交流、课题研究或合作研究。
6. 实验室力争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植物抗逆高效理论创新高地、作物稳产高产种质创新研发基地、植物学和作物学顶尖人才培养基地、植物逆境生物学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7. 根据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精神,为实现实验室的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实验室各项日常工作的管理,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8. 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研究生、博士后、客座人员及编外人员等均必须遵守本实验室的相关规定。
9. 本规章制度于2002年4月1日制定,2002年4月10起执行。
10. 本规章制度于2004年4月10日第一次修订并执行。
11. 本规章制度于2007年10月10日第二次修订并执行。
12. 本规章制度于2011年9月1日第三次修订并执行。
13. 本规章制度于2014年9月1日第四次修订并执行。
14. 本规章制度于2017年4月1日第五次修订并执行。
15. 本规章制度于2020年7月9日第六次修订并执行。
16. 本规章制度于2023年1月1日第七次修订并执行。